Saturday 7 May 2011

給自己的精讀


通便有點
「以有涯隨無涯」不就是人生嗎(1)
但原來殆非也「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原來是在比喻宙跟人生呢(2,3)隨」是因「蹊」是果「桃李」是終極的果。(4)呼天搶地吟詩作對狗屁一通的人類就是緣。(5)*牛頓有的果我沒有可以算有嗎?(6,7)
或者別人手握禁果我也可沾祂一點光我也有看過人手握禁果的
如果是真的要讓我一點樂土啊。不然誰也說不準誰握過甚麼東西呢?(8)
我就走沾光的便宜蹊,(9) 我哥呼天地叫嚷一番「你吹我唔脹」 (10)~ 真舒暢但還是有點。。。
但人總是要吃生果
沒辦法只好當消化是樂趣。(11)
還好
男人的。。。不說了應承了別人不說就是不說,(12)
反正觀自在菩薩
阿門。 (13)*

(1).「以有涯隨無涯 」出自莊子的《養生主》,原文開句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有涯隨無涯,殆矣。」作者思考出世,入世的人生問題不果,反問句帶出他臨近放棄的邊緣。

(2).「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出自辛棄疾的一剪梅。原詞為「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

(3). 喻體-暗喻:作者以桃李無言無語,但美麗的果實形態來比喻宇宙的寂靜神祕。路人受花果吸引使果樹下佈滿縱橫交錯的足跡,好比不同人因著不同態度和對事物瞭解的程度嘗試找尋人生的意義。

(4). 正所謂:「有因必有果,種善因,得善果, 種惡因,得惡果。
     隨」在「以有涯隨無涯」是找尋,探索的意思,可視為人以行動,思想來找尋。
     「蹊」在「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是在找尋的路途上遺下的腳印,足跡和 證據
     「桃李」便是比喻為像宇宙的那種具有神祕吸引力的事物,或可說成是真理的所在。

(5)*. 因緣際遇也是佛學內的概念,今生為人便是緣,士井之徒是緣,文人雅士也是緣。

(6). 牛頓手握的蘋果象徵他對大自然的好奇繼而提出的問題,正好反映作者也是為著好奇而寫下此篇文章。

(7).我沒有可以算有嗎」其實內含禪機,是作者的提問:「沒有智慧的智慧,沒有好奇的好奇,可以算是一種智慧和好奇嗎?

(8). 手握禁果便是得到了基督教裏的智慧果實,也就是被賦予了神的某種力量,包括自覺和思考的能力。作者活潑的用沾光來引進某哲學家的提問和結論:「直到現在,沒有人能證明神確實存在與否,我們如果選擇相信,然後真的有神存在,那便能早登天國, 我們如果選擇不相信, 然後真的有神存在, 那情怳便有點糟糕。但如果神不存在,那信不信都沒所謂啦。所以,邏輯上相信比不相信較為好。」作者也想藉此表達他對基督教抱有希望的態度,並以此段落作為印證。

(9). 「沾光」其實是作者希望透過不同方法去瞭解事物的真相,文中用到科學探索,哲學分析,宗教信仰的例子去確立自己也是這些下過苦功的偉人的後代,是其繼承者,所以也有資格說自己也是踏出了一條找尋事物的道路來,不同的是,此路以有人走過,所以作者便走得比較輕鬆了。是以他幽默地說是一條「便宜蹊」。

(10). 作者在此流露了思憶的情懷帶出他對於自己憤世俗,嫉惡如仇的哥哥去世的慨歎,也希望著此機會和他在冥冥中作出溝通,並繼承他無邊無際的求知慾。

(11). 作者悟出人生道理,感覺如沐春風,好比佛祖菩提樹下七七四十九日之覺悟,但仍警惕自己切勿沾沾自喜,以為以得大道,是以重返塵世,繼續吸食人間煙火。

(12). 作者心中說不得,讀者也只能萬分猜度,更添懸疑。作者曾說:凡有菩薩念者,必有菩薩心,所以明白的人,自會明白,不明白的人,自不明白。

(13)*. 為了保證能得永生,作者還是尊重基督教,以阿門作結,到好處地首尾呼應,以通便」為題,關門作結,使前文後理,編排得宜,為一絕文也。

附加:喻體-隱喻:果實在很多文化裏帶有不同色彩,中國的花果往往反映文人雅士的氣節;牛頓手握蘋果容易使人聯想起西方科學的倡明革新和對通過科學追求真理的熱誠;禁果在基督教裏帶有惡的味道,人類因受不住誘惑而吃了這智慧之果實所以有了羞慚之心,繼以被逐出伊甸園。

*註:由於考評局感到狗屁」和「通便」等一類用詞較為庸俗不雅,所以本教科書在新版中,「狗屁」 和「通便」將不被列入閱讀範圍內。

後記:自己替自己寫精讀也挺好玩的,如果有精讀研究精讀也會蠻有趣的吧。

創作純粹無聊,故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本作者保留一切法律追究權力。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