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3 February 2009

從博物館走上街頭尋找港人身份認同.謝曉陽 (亞洲週刊)

專訪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丁新豹
從博物館走上街頭尋找港人身份認同.謝曉陽


殖民地的歷史,該如何書寫﹖丁新豹打破中國傳統禁忌,導
領遊人開展墓園和義莊之旅,了解香港歷史文化。丁新豹鼓勵學生走出教室、博物館,從街道變化去探索社會變遷。


殖民地的歷史,該如何書寫﹖在英國殖民管治一百五十年下的香港,一個擁有二千年歷史的東漢古墓知名度,不如一幢金光炫耀的百貨商廈。而香港歷史博物館,矗立鬧市中央,卻活像一座老古董,問津者稀。今年是歷史博物館跨進第三十一個年頭,館長丁新豹接受亞洲週刊訪問時談到,為了蓄養香港人對歷史文化的興趣,他要走出博物館,導引港人從街頭巷角去了解自己的歷史。

墓園和義莊,都是華人社會的禁忌,卻也是活的歷史見證。今年五月,丁新豹組織了一趟義莊之旅,導領港人進入具有一百二十年歷史的東華義莊的文化與被封埋世界。去年底,歷史博物館也辦了兩場從墓園追尋歷史,打開了中國人進入墓園的禁忌,也打開了歷史博物館走進香港社會的大道。以下是丁新豹接受亞洲週刊採訪摘要﹕

你帶香港人遊墓園的用意在哪﹖

墓園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歷史價值的地方,譬如去年十一月我領隊去的、位於跑馬地的「香港墳場」,它的前身就是「殖民地墳場」,是香港島歷史最長久的墳場。閱讀一座座墳碑,就像在閱讀著香港的殖民史。不少香港歷史上顯赫有名的人,包括巨商買辦何東、孫中山的老師何啟,還有置地集團的創辦人等等,都長埋於此。

位於香港西環摩星嶺的「超遠墳場」,則另有特色。那是一個混血兒墳場,一八九八年,當時在香港的混血兒逐漸以香港為家,不完全屬於英裔,也不完全屬於華裔,因此向政府要求蓋一座讓他們死後可以安眠的混血兒墳場,何東的小兒子就葬在這裡。從碑誌中,我們知道,何東痛失這名不到十歲就病故的兒子的傷痛。還有,澳門賭王何鴻燊的爺爺及父親也安葬於此。

你在香港這座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成長,如何跟歷史、文物結緣﹖

我從小學開始,就喜歡看中國的連環圖,而且大部分都是歷史故事,譬如水滸傳、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楚漢相爭等等。從那時起,我便對歷史有興趣,後來念大學有更多機會接觸歷史。我認為要培養一個人對歷史有興趣,一定要由小時候開始。

你很主張走出文物、走出博物館,有什麼具體經驗﹖

從十四年前,歷史博物館就開始舉辦「香港歷史文化研究報告」比賽,目標是提升學生對香港歷史文化的興趣,歷史不應該給人死讀書的印象。直到去年,參加這個比賽的中學已經有一百間。每年,我們會先釐定一個研究議題,譬如某一年,同學去研究香港街道的歷史,他們在圖書館或其他地方收集資料和文獻,然後再到現場,與該區的老人家進行口述歷史的資料收集工作。當時有一組同學做的是有關九龍馬頭圍道的歷史,他們逐間店舖去訪問,請當地居民談談那條街道的變化,再透過街道的改變去觀察社會的變化,這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因為學生可以走出課堂去接觸歷史。

此外,我們四年前還針對高中生開始舉辦「小小館長培訓班」,由博物館的同事指導他們如何處理文物、認識各種不同的物質、如何做剪栽等等,這對學生往後認識歷史,甚至在社會上工作,都有助益。

走出博物館、推廣文物教育的想法,跟香港特殊的歷史環境有關嗎﹖

香港被英國殖民統治一百五十年,在殖民教育制度下,人們對歷史陌生是可以預料的,再加上,香港是一個地產掛帥的社會,地產商總將土地的價值算盡算透,以致樓房蓋完又拆,拆完又蓋,這對香港人認識歷史沒有好處。在這種相對惡劣的環境下,歷史博物館的生存空間自然被局限,所以我們必須推動文物教育,加強文物與人們的互動,走出博物館。

歷史博物館這三十年走下來,很不容易吧﹖

在香港,歷史博物館的生存的確比藝術館、科學館困難一點,路也走得比較曲折。最初,我們被安排在尖沙咀星光行裡的一角,遊人來逛商場,就將我們當成是娛樂場。後來到了九龍公園,雖然面積大一些,但由於那是舊建築,而且四處是叢林,所以白蟻和昆蟲到處爬。在那個年代,港英政府不是很重視歷史博物館,他們給藝術館的資源比較多。到了九五年,政府才正式拍板給目前這塊地方我們興建博物館,然而,因為將近九七回歸的日子,我們在規劃展覽的時候,又出現了如何詮釋歷史的兩難……直到九八年,我們才正式搬進目前的館址,有正式的展覽場地。

博物館目前有何困難﹖

博物館有兩大特色,就是會花錢和效益不顯著。香港政府每年給我們的預算有六千五百萬(折合約八百三十萬美元),但保護文物需要人力物力,雖然我們已經有一百人,還需要大量義工。這兩年,願意到博物館來當義工的人越來越多,跟我們去遊覽歷史古蹟的人也非常踴躍,這可能跟香港人開始思考身份認同的問題有關。

走過了三十年,正值香港回歸中國大陸初期,歷史博物館有什麼計劃和期待﹖

近年我們有兩個新的趨勢,一是增加了跨地域文物的展覽,譬如今年初就辦了「粵港澳東西文化交流展」,展出十八世紀以來這三個地方有關文化交流的文物。當然,我們也加強展出中國大陸的展品。第二,我們開始針對社會的需要,規劃不同的展覽。以前,博物館都按照自己的編排陳列展品,但現在,我們會適當跟上時代的脈搏。譬如去年是抗日戰爭結束六十週年,我們就展出中日關係,講抗日到今天的歷史演變。

此外,我們正在思考,如何吸引更多大陸旅客。我們知道,這些旅客到香港,除了想逛逛街之外,也很想看看香港的歷史文化。如果他們一抵步,先到博物館來參觀,對他們認識香港很有好處。

你似乎從小就選擇了歷史這條路,那你認為,「歷史」的價值是什麼﹖

首先,我覺得歷史可以使人類聰明,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可以看古知今。而從更高層次來看,追溯歷史的發展軌跡,人們可以從知過去,而觀未來。譬如今天中東發生的事情,其實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其實歷史上早已存在。了解了歷史的發展軌跡後,對自己看時事和政治觀點,都有所助益。至於對被殖民後的社會來說,認識歷史,更會增加人們的歸宿感,如果香港人對這塊地方認識越多,便會懂去保存它、愛護它。■

Reference: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tt&Path=347291401/20tt1a.cfm

No comments: